肝不太好的人,常表现为脸色、眼白或皮肤变黄,也就是所谓的黄疸症状。黄疸在人体中,最明显且最容易注意到的地方,是眼睛的巩膜,也就是眼珠的白色部分。本来黄疸是因为胆红素沉积在粘膜或皮肤的现象,而肝细胞就是处理这个每天产生的红血球的废弃物的场所。
肝功能异常,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的中间代谢障碍,致能量产生不足,人体易疲劳,体力下降,精神欠佳;肝脏损害或胆汁排泄不畅时,血中胆碱脂酶减少,影响神经、肌肉的正常生理功能。所以,当容易疲倦、不思饮食的时候,需及时养肝调理。
肝喜疏恶郁,如果经常生气发怒,多因肝气瘀滞不畅引起周身气血运行紊乱,其他脏腑器官受干扰而导致疾患发作。虽然一时可能不会出现什么症状,不过确实会给我们的肝健康埋下不少“定时炸弹”。所以,经常烦躁、情绪波动易怒、胸胁胀痛、腹部胀满者需及时养肝。
肝脏分泌和产生胆汁的功能减弱,不能正常地消化脂肪,因此会出现厌油腻。因肝细胞肿胀,使肝内的胆管受压,排泄胆汁受阻,使血中的胆红素升高。过多的胆红素通过肾脏排泄,病人就会出现小便发黄。所以,有这些症状的人也需注意养肝护肝。
肝脏承担着人体排毒解毒、分解代谢的重任:作为“血液过滤器”,肝脏每小时可过滤1.2升血液;作为“体内垃圾分解站”,有害脂类、代谢物、过氧化物需通过它来分解;作为“营养转化站”,三大营养素(蛋白质、脂类、糖类)经过肝脏的代谢才能被人体利用。
脂肪肝是一种慢性肝脏损害,早期具有相当的隐蔽性,不少患者能吃能喝,有的还又白又胖,甚至没有明显症状,这些假象掩盖了脂肪肝可能带来的恶果。特别是一些经常喝酒应酬的人,更不拿脂肪肝当回事,结果等肝不舒服的时候一检查,多半就是肝硬化了。
“得了脂肪肝却没有症状,并不是说不严重。”专家称:由于肝脏没有疼痛神经, 所以患者往往症状不明显或者感觉不到,事实上,当出现疲倦乏力、恶心、呕吐、肝区和右上腹隐痛等症状时,肝病已经到了中晚期,肝脏的损伤严重。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