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31 July 2013

血癌(Leukemia)就是俗稱的「白血病」

血癌(Leukemia)就是俗稱的「白血病」。佔台灣癌症的第八位,小兒血癌更為小兒癌病之第一位,發病的人數更有逐年增加之勢。國內外均是如此。白血病的死亡人數佔全部癌症死亡人數的2.61%;死亡率的排名男性為第八位、女性為第十位。 白血病的成因是多重的,包括:基因突變、放射線污染的環境(如核爆)、病毒感染(如日本的HTLV-I病毒)、化學物品的刺激,以及病人體質因素(癌基因的表現型)等。白血病又可分為急性及慢性兩種,其成因及臨床表現皆不相同

認識血癌
血液腫瘤內科主任  林勝豐 教授

 白血病俗稱為血癌,依照白血球之成熟度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而依細胞產生之種類可分為骨髓性及淋巴球性兩種。

(一)急性白血病
 通常急性白血病病人在臨床上表現較為快速且嚴重,在臨床症狀上病人常有發燒、出血傾向、臉色蒼白等情形而就醫,在常規血液檢查方面常表現有白血球增多、血小板減少及貧血之現象。然而病人偶有白血球減少或正常之情形出現,故診斷主要須依靠骨髓檢查之結果。
 此類疾病可發生於任何族群、任何年齡且無男女之別。一般小孩子較常見急性淋巴球性白血病,成人較常見急性骨髓球性白血病。過去此類疾病在診斷出來後之數個月病人就已死亡。故屬於一種相當可怕且惡性之疾病。但目前已有相當好的藥物治療,大部份病人皆可得到緩解,如再加上骨髓移植,則有一部份之病人可得痊癒。此誠為近年來醫學科技進步造福人類之一大範例。

(二)慢性白血病
 慢性白血病主要為成熟白血球之增生,可分為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及慢性淋巴球性白血病,此類疾病好發於成年人。其中依種族不同,西方人好發慢性淋巴球性白血病。
 此類疾病病人一般常無自覺症狀,有一大部份病人是在做常規體檢時被發現白血球增高而得知的。一般病人也常有疲勞、倦怠及易出血之症狀可觀察到。身體檢查時,在慢性骨髓性病人常可發現明顯之脾臟腫大,而慢性淋巴球性白血病病人則易有淋巴結腫大;在實驗室檢查方面可見白血球明顯之增多且成熟之血球佔大部份。慢性骨髓球性白血病病人經藥物治療後約經3~4年,會有轉變成急性白血病的變化,此時和一般的急性白血病無甚差別,治療上常反應不佳。但目前干擾素之治療可延緩病人進入急性期。

 這些病人斷根之唯一治療法是骨髓移植,可治癒此類疾病,但限於親屬間捐髓者之難尋,為目前利用非親屬性骨髓捐贈治療之最大受益者,且愈早移植,效果愈好。至於慢性淋巴球性白血病在國人較少見,且因有較長之病期,一般早期診斷則病人存活10年以上的機會甚大,對於末期之病人目前亦有相當有效之治療藥物問世。

 總之白血病在過去被認為是種必死且可怕的疾病,但是近年來由於醫藥之進步,且對於此病致病機轉之瞭解及骨髓移植之應用,白血病不再是「必死之癌症」了。

 經歷見證:前中華民國殘障協會理事長的小孩在多年前即得到血癌並住進台大醫院治療,一度也因為情況緊急而危險萬分,後因友人介紹食用引藻,結果是脫離危險,之後恢復正常而出院。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