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26 July 2013

救 命飲食

被誉为营养学爱因斯坦的世界营养学权威柯林。坎贝尔博士发自良心的建言:“死亡,是食物造成的!”愈营养,愈危险?史上最完整,历时40余年,震撼全球66亿人的健康大发现!
    
 

  
  以下是你所不知道的真相...
     罹患肝癌的孩子,大都来自吃得最好的家庭
  
  只要改变饮食习惯,不吃动物性蛋白质,肾结石复发的病患就能不药而愈。
  
  以肉食为主的美国男性,死于心脏病的比例是以植物为主食的中国男性的17倍!
     摄取最多牛乳和乳制品的国家,骨折率最高,骨骼也最差。
  
  造成第一型糖尿病的最大祸首,可能就是牛奶蛋白质。
  
  研究统计,饮食中饱和脂肪含量较高的初期多发性硬化症病患,有80%会死亡。
     医师决定如何进行治疗的考虑要点,通常是基于金钱,而不是健康。
  
  有的医生让病人吃了许多苦,花了很多冤枉钱,甚至快要死掉,但其实只要吃燕麦片就可以好了!
  
  医师会动手术和开药,却不懂营养,因为他们根本没受过营养学的训练。
     没有任何手术或药丸可以有效预防或治疗任何慢性疾病。
     “死亡,是食物造成的!”柯林。坎贝尔博士如是说。
  
  
  
    柯林.坎贝尔博士与陈君石在接受采访中
  
  
  
   这位被誉为营养学爱因斯坦的世界营养学权威,曾经也是乳品,肉品及蛋白质的忠实信徒,然而在深入亚洲,特别是中国进行了一连串广泛全面而精密的调查研究 之后,他却发现了一个又一个令人震惊的可怕秘密。在几经挣扎思考后,坎贝尔博士决定,即使会成为产业界及学术界的全民公敌,他也要将中国营养研究的结果真 相公诸于世,于是,一部颠覆全球健康观念的巨作就此诞生,它的名字就叫做“救命饮食”!
  
  
       许多你不知道的事实,坎贝尔博士都会在这部有史以来最全面而完整的营养学巨著里告诉你,包括:每天只要吃下60克以上的动物蛋白质,你启动体内致癌因子的机率就会急遽大幅增加,但是只要将动物蛋白质的摄取量减少至20克以下,就算癌症病灶已启动,也能予以控制。  
  
  
  18名严重的心脏病患在参与研究计划并实行全食物蔬食后,不仅所有的心绞痛等症状都消失无踪,其中11名病患原本阻塞的动脉都畅通了,到2003年时,有17人都还健在,且都已高龄80多了。然而,有5名在研究初期就退出实验的病患,到1995年年就相继因心血管状况而过世了。
  
  
  
  25名第二型糖尿病患,在实行高纤低脂的素食生活后,才短短几个星期里,有24名都不必再接受胰岛素药物治疗,而胆固醇浓度也都大幅降低。
  
  
      在144名多发性硬化症病患里,凡是饮食中饱和脂肪含量超过20公克者,有80%会死亡,而饮食中饱和脂肪含量低于20公克者,死亡率只有5%。
  
  
      简而言之,坎贝尔博士所进行或搜集到的所有研究资料,都指出一个事实,那就是:世人认为最营养,最优质的食物 - 奶,蛋与肉类,在实验结果里却是史上最强,最有效率的健康杀手!
  



  
       坎贝尔博士耗费40余年,进行无数严谨的生物医学研究,包括长达27年的实验室计划,集结康乃尔大学,牛津大学和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20年智慧结晶的“中国营养研究”,再加上逾750项的参考书目,成就本书背后最重要,最深厚的证据基础。此外,博士还在书中揭露了相关企业如何与学术界及医疗体制呼应合作,隐瞒真正的健康信息,使整本书读起来更为精彩而震撼人心,也奠定了“救命饮食”无可取代的指标性与重要性!
那么,到底要怎么做才能维持健康呢?“救 命飲食”告訴你,答案就在於我們吃的食物。被譽為營養學愛因斯坦的柯林。坎貝爾 博士,出身於傳統的酪農家庭,他也曾經深深相信牛奶是自然界中最完 美的食物,並鼓勵人們多多攝取牛奶,蛋和肉類,因為這些食物含有許多“優質”動物性蛋白質。然而,在坎貝爾 博士開始協助進行一項改善菲律賓貧童營養不良的過程中,他發現了一個可怕的秘密──攝取最多蛋白質的孩童,最容易罹患肝癌!同時期的另一份印度研究報告也 指出,在被投以致癌物,並且在飲食裡分別含20%蛋白質和5%蛋白質的二組大鼠中,產生肝癌病變的比例是 100比0!
你絕對可以掌握自己的健康,答案就在你的筷子夾起了什麼。 健康照護者的正確知識很重要。
今天癌症研究中心之所以提倡以植物性食品為主的飲食,來降低癌症風險,這都得歸功於坎貝爾 博士與幾位在25年前就有先見之明的人。

90%的病自己会好
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膽固醇過高、肥胖、痛風、便祕、胃潰瘍、頭痛、腰痛、過敏、失眠、自律神經失調……
這些佔門診百分之九十的病,實際上不必吃藥就會好,你能想像嗎?岡本裕是日本腦外科醫生,同時專長惡性腫瘤的臨床治療與研究。他最出名的就是「盡可能不開藥」,但他治療與給過建議的慢性病及癌症病患,復發率卻很低,這是怎麼辦到的?
本書在日本九個月就暢銷三十萬冊,是作者岡本裕醫師二十多年診療觀察的經驗結晶。他指出:當個「聰明」患者,比當個醫生眼中的「好」患者,你得到痊癒的機率更高。
关於看病吃药,他指出:
◎ 「好患者」就是會定期回診的病人,因為會替醫院帶來穩定收入。
◎ 不是不吃藥,而是吃藥要有期限;如果一直吃不好,就要檢討原因。
◎ 血壓高未必需要吃藥,壓力大、作息亂才是腦溢血主因。
◎ 血糖標準降低,於是糖尿病患者暴增幾百萬人,但並非都需要吃藥。
◎ 膽固醇愈低愈好?其實膽固醇在220~280mg/dl的人,最長壽。
◎ 新陳代謝症候群,根本不必看醫生。
◎ 連醫生都未必知道,腸子是人體最重要的免疫器官。
◎ 制酸劑並不能治療胃潰瘍,原因何在?
◎ 常吃頭痛藥會刺激交感神經,可能引發其他疾病。
◎ 腰痛別穿緊身搭,更別馬上貼痠痛貼布。
◎ 過敏、溼疹,不用擦藥膏,多攝取發酵食品就可以治好。
◎ 抗憂鬱藥物,可能讓人更不開朗。
◎ 晚餐不要太晚吃,就能改善失眠。
◎ 別讓養生成為壓力,再養生的食物,吃起來好吃才是最基本的。
◎ 量量體重,就能看出營養是否失衡。
◎ 坐姿不前傾,就能改善很多疼痛症狀。
◎ 按摩手指,就能 維 持自律神經的平衡。
◎ 按摩小腿部,可以改善全身血液循環。
◎ 按壓百會穴,刺激分泌內啡□,提高自癒力。
◎ 洗澡冷熱水交替,能遠離感冒。
◎ 把看電視改成每天散步一小時或六千步,半年體重九十變六十。
◎ 睡覺不只是休息, 睡足七小時才能徹底修復人體自癒力。
◎ 不可以用病患的身分去看病,而要以顧客或朋友的對等身分。
◎ 聰明病患會設法讓醫生講出「因為你是私下問,我才會老實說」的醫療建議。
這14種提高自癒力的生活習慣,有多達2400名癌症與慢性病患在使用,就算不全部執行,只做到六、七成結果一樣很顯著。
他的臨床數據顯示:病患在淋巴球數的增加、生活品質的提高,以及存活率的提升,都得到顯著的改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